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雨夜雪意》赏析

作者:佚名

着意刻画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寒夜里的感情活动。这首诗的题目为《雨夜雪意》,“雨夜”是实写。“雪意”是虚写,写“雨夜”的目的,还是为了写“雪意”。

一、二句“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描写雨歇风啸的夜景。“雨欲残”而“风如战”,说明即是雨马上停了而猛烈的寒潮也不会消减,预示着将有一场大雪来临。“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推想来写“雪意”。这两句虽以写景为主,但“如”“欲”这两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虚词又包含了诗人的心理活动。寒夜里,大雨虽然已经停息了,但狂风呼呼,却依然会给人带来几分烦躁和不安,冬夜的寒气使诗人想起了大雪。

“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诗人猜想,那远处的山峰上也许有雪吧,不然这风雨之夜怎么如此寒冷难熬。这两句似从唐人祖咏“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化出,但是一个倒装结构,诗人有意将“有雪”前置,强调自己的心理感受,照应标题的“雪意”。“半夜不胜寒”则由景写到人,开启次二句:“吾道孤灯在,人寰几枕安?”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煎熬着,无人相伴,只有一盏“孤灯”在寒风中摇曳。在昏暗的灯光中,诗人翻来覆去,辗转难眠。“何当眩银海,清晓倚楼看。”诗人希望自己清晓起来,看到不再是凄风苦雨,而是一派风停雨歇,银装素裹的壮丽美景:到处是如银的房子,如银的树木,还有那银山般的“遥峰”,诗人在幻想中构造了这样一个清旷而素洁的意境。“雪意”洗净了诗人心中的烦躁和不安,而且还淡化了他在寒夜中的痛苦。

全诗由诗人的心理活动带动景物描写,首先从雨夜的狂风细雨起笔,然后转写自己内心的苦闷,最后抒发自己对纯净的雪景的向往,情景交融,含蓄深厚。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36)没用(2)
分享
<< 返回

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

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

吾道孤灯在,人寰几枕安?

何当眩银海,清晓倚楼看。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