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渡白沟‌》赏析

作者:佚名

是诗人途经白沟时感慨而作。开头两句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旅途路线。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蓟门即蓟丘,在当时大都(今北京市内),古代不少诗人,如陈子昂、高适等都曾在此慷慨悲歌,怀古吊今。刘因由蓟门返家,由于白沟所包含的特殊历史问题,自然很容易触发起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无边遐想:兴衰、治乱、荣辱、兴亡、华夷之别……使诗人怀古伤今,心潮滚滚,悲愤难平。寥廓萧瑟的霜天,寒碧呜咽的河水,仿佛也带着历史耻辱的印记,与诗人一起产生了悲愁满腔的共鸣。在这苍茫的秋水长天,寒凝大地的虚空中,羁旅行役、匹马风尘的诗人,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蓟门”“白沟”“霜落”“水天愁”“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唐时所设军事地理单位,以驻守人员之多寡分为上、中、下三镇,这里以上镇泛指边界,中州泛指中原。这两句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这里从战国时的燕赵,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军事重镇。汉代李广,晋代刘琨,唐代张守珪,后周郭荣等人,都曾在这一带抗击匈奴、奚、契丹等外族的入侵,为华夏民族建立了保卫边疆的不朽功勋。自宋代与辽金对峙,这里既是两国的边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一个“异”字,含蓄地表露了诗人华夷之别的思想。可现在,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这里已成为元朝的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不复存在了,岂不令诗人觉“水天愁”!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和首两句一样,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茫茫旷古之思,秋容古淡之景,诗人孤身独骑,遐思渺渺,羁旅风尘,恨无知音,恰似孤雁飘零,何处归宿!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独惆怅。所以结尾两句顺承此意:“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天下有名于时,与自己相知及交游的朋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无人知晓自己的心了。“凋落”“孤独”尽发悲凉凄怆之情,颇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胸臆。

刘因出于对中原文明的留恋,对宋亡一直哀痛不绝,系念于心。他的另一首《渡白沟》(“东北天高连海屿”)以歌行体的形式,婉转深情地揭露了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和诗人心中的悲痛,感人至深。相比之下,本篇这种哀愤的情绪显然淡化而又更含蓄了。然而在这深沉的低吟中,我们仍可窥见诗人那郁愤不平的心情。

整首诗将怀古伤今与个人的身世之感自然地联结在一起,既有历史的深远感,又有现实的寂寥感。首联和颈联皆写景,但景中寓情,颔联和尾联抒情,前者抒国家民族之情,故含蓄幽远;后者写个人身世之情,故淋漓酣畅。而国家民族与个人身世,又有因果内在联系,很好地烘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刘因诗学唐,诗句凝练,颇有杜诗的沉郁苍劲之风。这首诗颇能体现这一特征,给人一种悲壮之美。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15)没用(5)
分享
<< 返回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