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游月陂

(7人评分) 6.86

朝代:宋代

作者:程颢

原文: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鐏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日约重陪。

评分:
很差 较差 还行 推荐 力荐

译文与注释

写翻译 写翻译

译文:

月陂池堤上面四处徘徊,北面拥有耸天百尺高台。

万物已随秋天节气而改,一杯且为晚来凉意怀开。

水中云影悠闲自相映照,林下泉声由自寂静中来。

世事繁杂何必足以相计,但有逢此佳节相约重陪。

注释:

⑴月陂(bēi):水泊名。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遗址在今洛阳洛水之南。

⑵四徘徊:谓东西南北来回行走。

⑶中天:天中,空中。

⑷万物:统指字宙问的一切事物。秋气:秋日萧条、肃杀之气。

⑸樽(zūn):酒杯。

⑹水心:水中。

⑺无端:谓人世问的事很繁杂,没有头绪。何足计:哪里值得计较。

⑻约:邀请。重陪:再次伴随。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写“静观自得”的诗。作者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新。从首联可以看出,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诗人登上月陂堤岸,东走西游,悠然四顾。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台,宛若天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时登上月阪堤,也是心与物会,景...

阅读及答案

14.A   15.①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等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秋夜图景。②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14题详解】本...

作者介绍

程颢
程颢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1085年(元祐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
诗文标签:
相关诗文推荐: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