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一

作者:佚名

“离离原上草”,唐人张固《幽闲鼓吹》等书又作“咸阳原上草” 。我以为“离离”虽有形容野草发蘖旺盛、枝叶迎日放采的情画意,但仍不及“咸阳原上草”点题点得贴切有味。因为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咸阳原”正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古原”:这块古老的士地,处于渭河之北,九山之南,“山水俱阳”,地势平坦,沃野宽广,从周武王封其十五弟毕公高于此起,曾称“毕原”。周平王东迁后,这里又成了从古代秦亭(今甘肃清水县)迁来的秦襄公的封地,历经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摇篮地之一。
那么,白居易何以对“咸阳原上‘草’”特别有感情呢?这得用白居易自己的著作来证明:白居易在元和六年十月左右写的《故巩县令百府君事状》中自述道:白氏,‘芊’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即前628年春,秦晋之战中,秦国的主将之一白乙丙 ———引者),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四十岁之前的白居易,肯定不止一次地向往或参拜过咸阳杜邮亭武安君白起庙,此处可证— ——引者)。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至府君。高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赠司空(白居易《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即白居易父白季庚事状中说:‘初,高祖赠司空,有功于北齐,诏赐庄宅各一区,在同州韩城县,至今存焉。故自都官郎中而上,皆葬于韩城县。今以卜归不便,遂改卜巩县府君及襄州别驾府君两茔于下县义津乡北原。’ ———引者)。曾祖讳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讳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奉御。父讳温,朝请大夫,检校都官郎中。公 ,字上锺,都官郎中第六子。幼好学,善属文,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年十七明经及第,解褐,授鹿邑县尉,洛阳县主簿,酸枣县令……选授河南巩县令……大历八年五月三日遇疾,没于长安,春秋六十八岁。”(《白居易集》卷四十六)哪怕以上自述中有一些考证不实之词(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附论甲·白乐天之先祖及后嗣》中有所驳证),或攀援先贵之嫌,但无论如何,白居易自己总是这样认为:他的祖先是楚国的王族后裔,所以,自己也是“王孙公子”。“白”姓,系“ 芊”姓。“芊”者,乃“芊芊”、“千绵”也。原意为“草盛貌”(《玉篇》),《广雅·释训》王念孙疏证:“芊芊者,此谓草木之盛也。”《文选》陆机《文赋》有“清丽芊绵”,注作“光泽盛貌”。梁元帝《晋安寺碑铭》“凤凰之岭,芊绵映色”;李太白的“杂树空芊绵”,均被古人解作“草木蔓衍丛生”、光泽映人的样子。汉光武帝与唐太宗均以“劲草”比“良将”、“诚臣”。
现在,《赋得古原草送别》所咏的对象已经基本弄清楚了,那么,这首诗的内容就应当这样来理解:作者以“咸阳原上”的春“草”为比拟,在暗寓“白”氏即“芊”姓的后代,并不因为楚国杀了白公胜,秦昭王冤死了武安君白起而根断苗稀。千百年来“芊”姓子孙、白氏后裔虽时有“荣”有“枯”,但是,他们总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古原野草”一样,在酷暑严寒、千踏万踩的争斗中,顽强地生活着、蔓延着,而且是代有能人,不负祖宗的。可惜的是,今天只有我白居易这样的无名小子,“末代王孙”,眼下还不景气,只得在清明时节,怀着“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那样凄楚、留恋的怏怏之情,来咸阳杜邮亭参拜老祖先武安君的神庙。告别之后,又踏上了努力科举、奋发仕进的途程,去为祖宗争光添彩……我把“萋萋”不理解为“芳草茂盛,垂条吐叶,色采喜人”的意思,而解作“”(凄凄),即含有凄凉、寒酸的意思,是依据《吕览》、《说文》、《汉书·食货志》,以及《诗经·郑风·风雨》中,都把“萋萋”与“”代用的例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分明是白居易少年时代(不一定是十五六岁)拜谒白起庙,或者根据家谱,或者根据长辈的传说,回忆白起时,而练赋的一首咏“草”怀祖立志道别诗。正是:风吹野草舒旧恨,雨洒闲花泣前因。这首诗,哪里仅仅是一首为科举而练作的“咏物诗” 呢!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17)没用(3)
分享
<< 返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