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又呈吴郎》阅读及答案

作者:佚名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15.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CE   

15.(1)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2)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14.

赏析: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

本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认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不够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要插上篱笆。E项,“不乏幽默”理解有误,这首诗歌的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语言平易质朴,如又“呈”吴郎而不用又“简”吴郎,“即防”两句,诗中既为老妇人打枣开脱,又怕伤吴郎的面子从而责备老妇人多心,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生可以到诗歌中找出能体现诗人言行的诗句,如“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不但自己任她扑枣,还劝吴郎不要插上篱笆不让老妇人打枣“便插疏篱却甚真”,艰难岁月,大家要互敬互爱,对于弱小,杜甫十分同情他们的遭遇;诗歌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诗人想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忧国忧民,以至痛心流泪。对吴郎,他也不是横加指责,而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

点睛:弄清诗歌形象三个要点: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形象概括:特征+身份);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结合诗句或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方法之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方法之二,抓住诗词对人物的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细节);方法之三,注重侧面描写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物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抓住诗人对待妇人、吴郎的态度来分析形象。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11)没用(5)
分享
<< 返回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