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夜归鹿门歌》阅读及答案

作者:佚名

夜归鹿门①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4.下列对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的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三、四两句叙述世俗之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途,两相对照,别有一种韵味。

B.五六句是写暮霭中朦胧的山树在月光下逐渐变得清晰,诗人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当年庞德公隐居之处。

C.末二句的“幽人”在这里是指庞德公,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只有山林为伴,过着隐居的生活

D.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在喧嚣和宁静的对照中表达了自己看破红尘,决心遁人空门的出世情怀。

E.诗的前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

15.请简要赏析“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两句的表达技巧。

答案及解析:

14.CD   15.1)视听结合,既有钟声和争渡喧哗的听觉描写,又有争渡的热闹场景和夕阳返照,霞光满天的色彩美。2)对比。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林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诗人恬静超脱的心境自然地流露出来。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幽人既指庞德公,又是诗人自况;D项,“看破红尘,决心遁人空门的出世情怀”错,诗中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所以这两句主要运用了视听结合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恬静超脱的心境。

点睛: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22)没用(8)
分享
<< 返回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