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阅读及答案

作者:佚名

秋日赴阙(1)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2)。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1)阙,指长安。此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2)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红叶萧萧,长亭饯别,交代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

B.颔联大笔勾勒,雄浑苍茫,骋目远望,残云缭绕太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

C.颔以"残云”点染太华山,以“疏雨”烘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

D.颈联写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黄河咆哮着流向遥远的大海,绘声绘色,意境壮阔辽远。

E.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

1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1.DE   

12.①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将到都城长安应试,却仍梦到渔樵生活之乐,足见诗人的隐逸情怀。②不舍之情。长亭秋晚,把酒话别,依依不舍。③孤凄之情。萧萧红叶,飘飘残云,淅淅秋雨使人顿感孤寂与凄冷。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颈联写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理解错误,“迥”的意思不是“不同”,而是“远”,此处应理解为“树色随山势远去”,“迥”与下句“遥”相对。E项,“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错误,“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意思是“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尾联并未描写长安城之繁华,而是强调自己不恋帝都长安,反倒向往渔樵生活。

1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首联中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秋浓似酒、旅况萧瑟,在写景中透露出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残云归岫,疏雨乍过,再联系首联中的“红叶”,整幅画面给人孤寂与凄冷之感。“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而“梦渔樵”又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先借助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来体会情感,如“红叶”“长亭”“残云”“疏雨”,再抓住人物的活动来分析,如长亭饮酒、梦中渔樵等,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情感即可。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20)没用(8)
分享
<< 返回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