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太原早秋》阅读及答案

作者:佚名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注】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大火,星名,《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歇”字用得精妙,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

B.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一是花草调零,二是大火星出现了。

C.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尾联以水喻情,其手法与情感内涵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

E.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15.“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及解析:

14.BD   

15.第一问:①借景抒情。它写出了太原早秋的景色特点,霜降得早,寒风寒云渡过黄河。这一景象透露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凄凉的心情。②对偶。“霜威”“云色”是秋天的景色,“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早”“秋”是时间,形式上相照应,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景色特点。③拟人。“出”“渡”二字赋予霜威与云色以人的情态动,显得生动形象,第二问:凄清伤感之情,其中寄寓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大火星出现了”分析错误,从注释,诗句看,应该是“大火星向下行”,选项对诗句的理解错误。D项,“手法与情感内涵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分析错误,这是对诗歌的情感分析有误。本诗的情感内涵为思乡;李煜的词,除了思乡之外,还有亡国之君的忧愤无奈之意。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以及情感。“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诗句中所写的“霜威”“云色”是秋天的景色,“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这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且诗人以“出”写“霜威”,以“渡”写“云色”,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这两句诗意思是“这时塞外就已经升始下霜了,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这一景象透露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凄凉的心情,这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再结合后面两联“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可知,诗人在这早秋的情景中寄寓了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17)没用(7)
分享
<< 返回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