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道间即事》阅读及答案

作者:佚名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声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注】①邮:驿站、旅舍。②方寸:指心。

13.本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14.简要概括颈联表达的情感。

答案及解析:

13.江南初夏的景色。黄莺,借其“声老”,表明春天已逝;桑叶,写其稀疏,表明初夏来临;梅雨,更体现了江南初夏的季节特点。   

14.奔波赶路的艰辛;怅惘失意的情怀;随遇而安的心境。

1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这是针对诗歌的意象设题。概括时节要先关注诗人选取的意象。本题写景主要集中在前四句,“花枝已尽莺声老,桑叶渐稀蚕欲眠”,诗中作者用到了“花”,写“花枝已尽”,可见花期已过;“莺声”,用“老”形容,可见黄莺已经长成,属于暮春时节。“桑叶”已经稀少,春“蚕”将要进入眠期,可见已经是暮春初夏。“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梅雨”提示了这是江南初夏的景色,“麦秋天”进一步引证了这是初夏时节。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颈联表达的情感”,这是针对诗歌的情感设题。诗歌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后两联主要是叙事抒怀,“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意思是“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着薄酒,没有选择的余地;住在旅店里,在墙上题诗,也只是偶然”,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逆旅生活的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只不过是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头的郁闷。旅人皆然,己亦如是。“尽偶然”与“谁能择”相对应,用全称判断加强语势,蕴含着不得不随俗浮沉,与时俯仰的衷。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怡怡”一词,用意精到。诗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还有“粗裘粝食”,自然应无怨尤。结句以“地行仙”自喻。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以作收煞,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应结合颈联的内容以及诗人此时的境遇来分析情感。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22)没用(6)
分享
<< 返回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