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却东西门行》阅读及答案

作者:佚名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4.以下对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E.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15.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BD   

15.借景抒情、比喻、用典、比兴(起兴)。

①借景抒情:借“鸿雁”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作者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作者对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

②比喻: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狸”死后头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状态喻指(反比)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情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愁苦。

③用典:用屈原《哀郢》中“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典故(或用“狐死首丘”的典故),写狐狸死后头朝自己的窟穴,表达狐狸不忘故乡,此处用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

④比兴(起兴):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起兴,引出征夫出征之遥、之苦和返还无期;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引出征夫的乡关之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形单影只”错误。从诗中来看,“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鸿雁只是在“无人乡”,但它们“自成行”,是一个群体,并非“形单影只”。E项,“慷慨昂扬之情”“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错。这首诗歌写思乡情结,充满悲凉凄切情调,结处以神龙、猛兽等作比,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反而回荡着刚健爽朗之气。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首先回顾艺术手法包含的范畴,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前六句采用比兴手法。一开头,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严冬则南飞而食稻,阳春则北翔而重回,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同时诗人借这一景物表达了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和愁苦。“田中有转蓬”四句为第二层次,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而两者实是互文见义,路途遥、时间长,都是诗人所特别强调的。诗歌第三层切入正题,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一为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二为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三为年岁飞逝,老之将至;四为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思乡而不得归,唯其愿望不能实现,其思乡之情也就日益加深。这一层将征夫的深愁苦恨,都在其对现实状况的叙述中宣泄出来。“神龙藏深泉”四句为诗歌最后一层,诗人于描写正题后又将笔墨宕开,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典出《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屈原《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诗人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情感。“故乡安可忘”这极平直的一句话,在全诗的层层衬映,铺垫之下,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比如本题中,因题干问的是“本诗”“哪些”,可见答案不止一个,可以先从修辞角度思考,从诗中来看,诗中提到“鸿雁、转蓬、神龙、猛兽、狐狸”等物,其中万里远征、随风飘荡“鸿雁、转蓬”喻指“背井离乡辗转远征的征夫”,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然后再从抒情方式角度思考。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31)没用(5)
分享
<< 返回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