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小至》阅读及答案

作者:佚名

小   至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②添弱线③,吹葭④六琯⑤动浮灰⑥。

岸容徒腊⑦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⑧掌中杯。

【注】①这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②五纹:指五色彩线。③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④葭:初生的芦苇。⑤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⑥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⑦腊:腊月。⑧覆:倾,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拟人,天时人事每日催促,过了冬至天气回暖,春天又将到来。

B.颔联以女工刺绣、浮灰飞动的细节表现了白日变长、阳气吹送的景象。

C.颈联兼用拟人和想象,设想寒气退去之后堤柳舒枝、山梅开放的景象。

D.本诗“事”“景”“感”三者烘托,感受敏锐,选材典型,表现细腻。

15.本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及解析:

14.C   

15.①岁月匆匆、时不我待的紧迫;②白昼增长、暖气将至的欣喜;③热爱生活、细观自然的情趣(或:柳树待舒、山梅欲放的期待);④身处异乡、云物不殊的舒适(或:异乡纵酒、聊慰思心的无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将内容理解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选项C,“设想寒气退去之后堤柳舒枝、山梅开放的景象”错,颈联所写的是堤岸好像等待腊月赶快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的景象;并没有写堤柳舒枝、山梅开放。故答案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此题是自己分析,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准确赏析诗歌的情感。《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26)没用(6)
分享
<< 返回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