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途中见杏花》阅读及答案

作者:佚名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4.下面对这首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C.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D.“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15.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B   

15.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对都城长安的思念(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颈联写……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错误,“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颈联的意思是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故选B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这就需要考生结合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词分析情感。要分析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需根据诗人写诗时所处境遇(这主要从诗题、注释和平时积累中得知)和诗句本身分析。从此诗的题目“途中见杏花”可知诗人正在旅途中,见到了杏花,于是写了这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根据注释,诗人此时回忆到了长安的杏树。首先找到“物”的特点,然后找到人的情感。从诗中来看,诗中所写的“物”是“杏花”,而“杏花”的特点是“红艳”,但却“春浅香寒蝶未游”,杏花美丽,但却无人欣赏。而人物的情感是“独愁”,是“恨”,是“忆”。诗的首联写到了“愁”,那么诗人“愁”什么?一愁:虽有“一枝红艳”,却是“春浅香寒蝶未游”,这表达了惜春之情,而这支“红艳”不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这又是流离之苦;看到“杏花”,诗人于是想到了长安,于是,故国之思油然而生。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27)没用(5)
分享
<< 返回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