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网

首页 诗文 作者 名句 成语 典籍 小说 赏析 我的 手机版

嗜茶如命

作者:佚名

杨万里一生嗜茶如命。

杨万里有一首《武陵春》词,在词中小序中他说:“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词中又说:“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由于嗜茶,“茗饮小过”,“频啜得中寒”,弄得人“瘦骨如柴”,但他仍不愿与茶一刀两断,他在另一首中说:“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虽病不绝,只是少喝点罢了。

此外,杨万里由于夜里也好饮茶,故常常引起失眠,但他决不责怪饮茶。他在《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中说:“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枹。春风解恼诗人鼻,非菜非花只是香。”其《不睡》诗又说:“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杨万里嗜茶如命可见一斑。

但其嗜茶如命绝非是口腹之贪,他追求的是茶的味外之味。杨万里在《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日‘我能读书’者,否也!《诗》曰:‘谁谓荼(即茶)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将读书与饮茶作比较,由饮茶而想到读书,从这段话中可看出杨万里深得饮茶的味外之味,因此,即使他病得瘦骨如柴,仍不愿放下茶杯。

杨万里嗜茶如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正道。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说,杨万里从常州知府调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将万缗积钱弃于常州官库,两袖清风而去。他致仕回乡后,“清得门如水,贫唯带(皇帝所赐的玉带)有金。”故居老屋三代末加修葺,只能挡挡丝风片雨。杨万里一生清廉,其子杨伯儒也以清廉著称,在广东任官时,曾以自己的七千俸钱代贫户纳税。而杨伯儒病入膏肓﹑临终之际,却连入殓的衣衾也没有。

“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丰骨茶样明。”这是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赐茶》中的诗句,他将茶的清雅﹑明澈,来称道知心朋友的气质﹑丰骨,把茶在精神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即以其诗还颂其人,杨万里也当之无愧!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您认为本页内容:有用(32)没用(6)
分享
<< 返回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代表作品:《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古诗分类
友情链接: 文件信息大全
© 2015~2021 古文学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粤ICP备15004348号